雅加达-万隆高铁,华为打卡记录

日期:2023-12-04 18:19:06 / 人气:188

|华为雅加达-万隆高铁项目组
来源|心脏社区、蓝血研究(lanxueyanjiu)
综合测试车第一次出库留作纪念。
2023年10月,雅加达-万隆高铁开通运营。这条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。是中国高铁产业链走出国门的“第一单”,也是东南亚第一条高铁。华为参与了雅加达-万隆高铁的通信系统建设,确保了高铁如期顺利开通,帮助印尼这个千岛之国进入高铁时代。
客户和华为团队接受媒体采访,与高铁合影。
9月底,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对华为及其客户进行了专题采访,尝试一起乘坐高铁,参观调度中心、核心机房、车辆维修车库等地,宣传华为提供的通信系统。客户感受到项目交付的艰辛,感谢华为在项目中付出的努力,高度赞扬华为的拼搏精神和勇气。
看着呼啸而过的列车,我们的思绪回到了几个月前项目交付冲刺期的时候...
01
突如其来的挑战
雅加达-万隆高速铁路全长142公里,架设了56座高架桥,开挖了13条隧道。地质环境复杂,土建施工难度大,沿线车站配套建设也很慢。华为交付的通信系统需要在机房完成后才能启动。
2023年4月7日,我们项目组接到客户通知,要求项目各方全力以赴,必须在8月份通车。对于华为来说,这意味着极其艰难的挑战。按照这个时间表,5月初需要完成核心网、无线、数据通信、传输四个通信子系统的调试和测试。7月初必须上线车辆,完成系统调试测试和无线网络优化;再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营,高铁将于8月份通车。
此时距离5月初只有一个月的时间。也就是说,我们将在本月内完成调度中心核心机房、四个车站、70多个区间车站的调试。按照原计划,这是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,现在却被压缩到了一个月!消息传来,整个项目组都炸了锅:
“什么?5月初就要完成主备两套核心网的调试?”
“机房还没建好!”
“没电怎么测试?”
……
的确,形势不容乐观。所有机房都没有通电,30多个站的机房还没有完工,更不用说机房装修、除尘、光缆、空调等配套设施,完全不具备开始调试的条件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我们不能失去立足点。既然条件不具备,就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完成任务。
越是困难,越能激发团队的斗志和激情。公司迅速行动,紧急成立研发支持团队,确保能够快速投入项目交付支持。代表处交付与服务部长也在第一时间来到调度中心与客户沟通,了解项目的压力和困难,并立即组织各部门的技术投入,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信心。
同时,印尼代表处区域交付与服务业务部为项目组送去了桌椅、风扇、药品、口罩、食品等支援物资。改善现场环境,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。
与客户讨论后,达成一致目标:2023年4月18日前打通第一个电话,先取得阶段性进展;5月初完成核心网调试,支持业务对接;大站、区间站,施工时客户负责推进供电、放线;在机房和配套设施具备的前提下,华为安排工程师同步进行安装监督和调试。
大家都在摩拳擦掌,努力工作,坚信: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!
代表处配送服务部长(左四)在调度中心与客户沟通。
02
斋月创造的奇迹
印尼大部分人是穆斯林,斋月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月份,虔诚的穆斯林从早到晚被禁止吃喝。2023年斋月恰逢4月,是项目的交付冲刺期。这段时间印尼当地同事需要更灵活的工作安排,专门花时间祈祷。在赶进度的同时,项目组还特别关注他们的健康,及时安排休息。
核心网络工程师Khamid在印尼代表处工作了15年,从2G到5G,有丰富的交付经验。他也是团队中少数参与过GSM(全球移动通信系统)交付的工程师之一。所以在这个项目中,他担任了核心网团队的TL (team leader),担当重任。
4月的印尼闷热潮湿,机房环境简陋,连地板都没铺,到处都是建筑钢架。空间局促,无处可去,但哈米德在这些机房里待了十多天。每次进出机房,他都要绕着腰小心翼翼地跨过几十排钢架,找到一个勉强能放下一只脚的地方,然后蜷缩在一个巴掌大小的空间里,专心致志地勘察。有时候,他要跨过几排钢架,弯下腰去机柜里检查接线,调个板或者换个端口。累了,他坐在钢架上喘口气,等腿麻了,站起来伸伸腿,活动活动,然后蹲下来继续干活...他明确列出了每个网元、每个调试步骤所需的时间,带领工程师们严格按照计划完成每天的调试任务,全力冲刺。
核心网络工程师Khamid(右一)在机房调试。
客户经常派代表去机房检查进度。有一次,他看到哈米德满头大汗,赶紧递上一瓶水,却被婉言谢绝。
客户代表不是本地人,有点惊讶:“这么热,连水都不喝吗?”
华为的项目经理解释说:“是的,穆斯林斋月期间既不吃饭也不喝水。”
客户代表吐槽:“工作如此敬业,令人钦佩!”
就这样,工程师们只用了一周时间,就完成了各网元裸板的软件安装、参数配置、交换机配置等操作。然后,大家都忘了休息,进入了通话测试阶段,一口气把剩下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。
4月17日,我们成功打通了第一个电话,提前了一天,只用了十天!客户在现场难掩内心的激动:“华为的工程师真厉害!”并对哈米德竖起了大拇指:“很好!”
打通第一个电话标志着雅加达-万隆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取得了关键进展。人民网、新华社、中国新闻网等国内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。
与此同时,传输、数据通信、基站调试等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推进。2023年4月中旬起,部分站点机房陆续完工。在当时进度的要求下,只要有条件的机房,我们都会尽快跟进,快速启动调试。
赫克塔和德西是车站调试的传输和数据通信工程师,他们分别带队监督和调试铁路沿线的车站。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半从万隆出发,一路跋涉,八点半前到达第一站与工程队会合,然后如火如荼地开始一天的工作。他们首先检查电源、电缆、设备安装、天馈安装和标签,如果有问题,立即指导施工队进行现场整改。检查无误后,启动设备加电,配置参数,进行各端口的光收发测试。最后和网管中心的同事确认设备可以正常加载,然后继续赶往下一个站点。
铁路沿线半数车站位于山区,道路陡峭崎岖。接近现场时,车辆无法进入,人们往往要扛着肩膀,背着电脑和测试工具,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几公里才能到达。在一些山区,甚至没有网络信号,大家经常处于几个小时的“失联”状态。要和网管中心沟通,必须爬到附近更高的山头去“找”信号,才能打通电话。
铁路沿线测量站场景。
赫克塔和德西每天都用这种方式带着大家往返各个站点,平均每天行程超过500公里。在斋月期间,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短短20天,他们几乎走遍了高铁沿线的山山水水。网管终端上的设备图标一个个亮起,就像点亮里程碑一样,记录着他们的艰辛和付出。
2023年4月28日,调度中心及四大站传输、数据通信网络全面调整。5月6日,随着最后一段站点配置完成,奇数环和偶数环70余个发射站全部连接,43个无线基站全部上线,顺利达到静态验收条件。客户非常满意,称赞道:“我们通信系统的进步在所有专业领域都是第一的,大家辛苦了!”
赫克塔(左)和德西(右)在四大站传输开启后在卡拉文站拍照。
4月份,网管室还在建设中。
03
“跳出来”化解危机
5月,跨过紧张的站点冲刺节点,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。但很快,项目进入联调联试阶段,即列车开始出库,逐步加速,进行整个系统的联调联试。
然而,就在我们还沉浸在一丝喜悦中的时候,我们接到了客户的通知,要求我们紧急派出更多精通GSM-R(GSM铁路通信系统)的专家来支持这个项目。
原来客户在车辆联调测试过程中未能达到标准——“连续无错传输时间”,会导致车辆无法通过C3验收测试(车速高于300 km/h的测试)。这个问题一度成为联调测试最关键的问题,客户压力很大。在现场分秒必争的情况下,进度一天也不能耽误。客户希望我们派遣GSM-R R&D专家快速分析和定位他们的问题。
我们的R&D专家迅速介入,分析数据并与客户讨论解决方案。在现场,项目组还与R&D专家合作验证方案,同时坚持不懈地尝试各种方法,以尽快解决问题。
一个星期过去了,所有的方法都快用尽了。即使按照R&D专家的建议逐一检查了核心网的设备配置,参数设置与其他站匹配,也没有发现问题。现场仔细确认了接地环境,甚至更换了全套线缆,但问题依然存在,似乎是“玄学”。
终于,客户等不及了,催促我们更换全套核心网单板——“死马当活马医”,马上行动!
其实大家还是没有想法:换单板后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?如果影响到高铁项目的整体进程怎么办?我们无法想象...
英雄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。我们项目TD(技术总负责人)老左已经连续十天奋战在现场参与问题定位。他日夜琢磨,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这可能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吗?可能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走得太远了。能否跳出目前的故障排除方法,从RBC测试设备(第三方设备,用于模拟列控信号)的参数端尝试?
当晚,老左认真阅读RBC手册,和核心网工程师核对参数,反复测试验证设备,时不时和RBC设备厂家通几个电话。突然,他的眼睛一亮:RBC的几个默认参数配置似乎与核心网不符。几经验证,他锁定了其中一个配置异常的参数——问题根源很可能就在上面!
夜深了,凌晨两点多,客户工程师已经趴在网管室的桌子上睡着了。
老左激动地抱着设备,一路小跑冲进网管室:“醒醒,我们发现问题了!”"
“哇,真的吗?”顾客揉了揉眼睛,似乎不相信。老左操作着设备,自信地演示着,显示的数据全部符合指标要求。
“好!赶紧再考一次,明天早上8点我们会协调综检车的检测。一定要万无一失!”客户也很兴奋。
虽然原因已经确定,但是第二天早上,当我们看到综合检测车上线,开始检测的时候,心里还是捏着一把汗。等待结果出来的十多分钟,仿佛一个小时。
过程是曲折的,但结果是美好的。测试结果显示指标通过!客户不放心,让我们验证车辆两侧和核心网的参数,结果是:一致通过!
每个人都非常激动,顾客们拥抱着我们,和我们一起欢呼:
“我终于看到你笑了。这个问题让大家都折腾了!”
“你今天可以早点回去睡觉了。”
“老左,你又救了我们……”
老左(右一)与核心网专家验证问题
04
齐心协力,最终奏响成功之歌。
项目涉及多方合作,交付过程中的挑战和分歧不可避免。我们和客户紧密合作,不断磨合,取长补短,不断进步,从最初的互相了解到后来的喝酒喝酒。一路走来,我痛并快乐着。
在项目联调联试的最后阶段,高铁运营商已经陆续介入项目,开始了解各系统,为后续运营做准备。他们发现,在目前的项目方案中,车次号的注册是通过核心网直接管理的,而在中国,是通过单独的一套设备管理的。这两种方式在维护和操作上也有一些区别,与他们熟悉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。因此,运营商要求客户添加新设备,并提供与中国一致的车次号注册方案。
我们和客户一起多次和运营方协商,说明目前的方案可以满足高铁的运营要求,但运营方出于运营习惯的考虑,仍然坚持保持方案与中国一致。这样,可能会导致客户和我们交付的系统无法顺利完成验收。
一时间,我们和客户一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在每天的联测会上,问题被上报,运营商多次发函要求客户尽快解决问题。客户团队和华为项目团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我们做什么呢运营商的要求无法实现,因为华为的相关产品很多年前就已经停产,行业内其他厂商也没有成套设备供应,所以这条路不通。
客户无奈的说:“我们都知道方案,但是现在运营商不清楚,这才是问题的根源。”
这就提醒了我们:如果运营商能深刻理解我们的方案,问题就解决了吗?
所以,6月初,我们邀请了印尼的高层客户来谈一谈。重点是围绕这个问题讨论解决方案,共同努力推动解决方案。
这里有一集。客户群副总裁第一次访问印尼,我们新的系统部部长刚刚抵达印尼。两人见面后都觉得很熟悉。互相了解后才发现,他们居然是同一个航班来印尼的。副总裁笑着说:“我们为了同样的事情,坐了同样的航班,参加了同样的会议!真巧!”有说有笑,会议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。
会上,双方充分沟通讨论,协商策略,最终决定由华为安排R&D专家来现场,协助客户总工程师向运营商澄清和展示方案的可行性,并提供现场培训和指导,打消运营商的疑虑。客户也向上级汇报,推动联合体(中国承包商的联合体组织)进行方案决策。
想起来总是很难,做起来就能找到答案。这也是当时最好的办法。会后,每个人都立即行动起来。
我们向公司申请了R&D专家来现场,向运营商详细讲解华为解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,讲解解决方案在全球的应用案例,澄清各种疑问,力求每一个问题都解释透彻,让对方放心。
经过R&D专家近一个月的现场指导,运营商主管工程师反复验证,逐渐熟悉了华为的产品解决方案。他确认方案没有他们之前想的那么复杂,不需要配置几十万的参数矩阵,完全可以满足作战需求。华为的计划被批准了!
我们终于明白了。客户向上级汇报也比较顺利。经过几轮澄清,联合体也认为该方案可行。
各方签署决议后,客户难掩激动之情。他紧紧握着华为项目经理的手说:“大事件终于解决了,后面的试运营保障就靠你了!”
核心网络小团队
05
同甘共苦,分享胜利的喜悦。
2023年10月17日,雅加达至万隆高铁正式通车,将雅加达至人口密集区万隆的运输时间从三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。印尼总统连续两次坐大巴,各大媒体争相报道,民众也热情高涨。他将高速列车命名为Whoosh (Waktu Hemat,Opera Optimal,Sistem Hebat),在印尼语中是省时、高效、先进的意思,也是列车快速通过时的拟声词。
看着火车高速呼啸而过,平稳行驶在印尼的旷野上,我们感慨万千,相拥庆祝。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,挥汗如雨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。
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凌晨四五点的万隆;
我们爬上40度的陡坡,趟过泥泞的施工便道;
我们背着沉重的仪器,沿着铁路走了三公里,穿越了一个又一个隧道;
多少个夜晚,我们赶到车站攻克难题,为列车运行保驾护航。
……
雅加达-万隆高速铁路的成功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奇迹。成功的背后,也包含了无数华为人的辛勤付出,展现了华为人不屈不挠的精神,兑现了我们坚定的承诺:“在印尼,为了印尼!”
试运营期间,客户与华为团队在Halim Station合影(左一、左三、右一、右二为华为同事)。
《蓝血研究院公开课》

作者:焦点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焦点娱乐 版权所有